【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劳动争议撤诉后还能起诉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劳动争议撤诉后还能起诉吗
劳动争议撤诉后一般可以再次起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在仲裁过程中撤诉后,只要仍在仲裁时效内,就能够再次申请仲裁。而在劳动争议进入诉讼阶段,当事人若在法院受理后撤诉,通常也可再次起诉。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如果是因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法庭许可中途退庭而按撤诉处理的,可能需要区分情况看待。
在劳动仲裁阶段,按撤诉处理后,再次申请仲裁且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在诉讼阶段,若是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按撤诉处理后,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法院一般会受理,但要注意是否超过诉讼时效。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被告以此抗辩,原告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总之,劳动争议撤诉后大多能再次通过合法途径主张权益,但要留意时效和程序等问题,确保自身诉求能得到妥善处理。
二、什么叫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低于法定或约定标准。
从法定标准看,当地政府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若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低于此标准,即属未足额支付。比如,某地月最低工资为 2000 元,单位给劳动者每月仅发 1800 元,这就违反了法定要求。
从约定标准讲,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会明确工资数额、支付方式等。若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支付,也算未足额支付。例如,合同约定月薪 5000 元,单位却以效益不好为由,每月只发 4000 元,且未经劳动者同意,这便不符合约定。
此外,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也属于劳动报酬范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却未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或者克扣奖金、津贴,同样构成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可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劳动争议不予立案怎么投诉
若劳动争议不予立案,可通过以下途径投诉:
1.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可以向该仲裁委员会所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上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诉,提交相关材料,说明不予立案的情况及不合理之处,请求上级部门督促仲裁委员会依法处理。
2.向监察部门投诉:可以向当地的行政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反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依法立案的问题。监察部门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若存在违规行为,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提起行政诉讼:若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立案的决定侵犯了自身合法权益,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中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决定不合法或不合理。
投诉时要准备好完整的材料,包括劳动争议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不予立案的书面通知等。同时,要清晰准确地阐述事实和诉求,依法依规表达自己的意见。
以上是关于劳动争议撤诉后还能起诉吗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