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劳动法赔偿是怎么赔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劳动法赔偿是怎么赔的
劳动法赔偿分为多种情形,以下为您分点阐述:
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2.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4.不支付加班费:安排劳动者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加班费;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以上是常见的劳动法赔偿情形及标准,实际赔偿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二、劳动法终制合同怎么办
劳动合同终止分为多种情况,以下是常见情形及处理方式:
(一)合同期满终止
若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无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或降低条件续订而劳动者不同意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二)劳动者退休等情况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以及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消灭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标准同合同期满终止情形。
当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出具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规定时间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三、劳动法转让后怎么处理
劳动法是国家法律,不存在转让的情况,你想问的或许是劳动关系主体发生变更(如用人单位转让)后的处理方式。以下分情况说明:
1.用人单位合并或分立: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比如公司A分立为公司B和公司C,员工与公司A的合同由B或C承接。
2.用人单位股权转让:一般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公司股东变更,不涉及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变化,员工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和合同继续有效。
3.用人单位整体转让:双方可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协商一致后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若未能就变更达成一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关注自身权益,若权益受损可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赔偿是怎么赔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