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工伤认定后单位不承认怎么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工伤认定后单位不承认怎么办

工伤认定后单位不承认,劳动者可按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其一,确认工伤认定的有效性。工伤认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定程序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只要认定程序合法、证据充分,该认定结果就是有效的,单位的不承认不影响其效力。

其二,与单位沟通协商。尝试与单位进行理性沟通,向其解释工伤认定的依据和法律规定,要求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责任。若沟通成功,单位认可并履行义务,问题可得到解决。

其三,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需准备好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以证明自己的主张。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其四,提起诉讼。若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法律和事实进行审理,作出最终判决。通过法律途径,可强制单位履行工伤赔偿等义务。

二、从发生工伤到拿到赔偿要多久

从发生工伤到拿到赔偿所需时间因具体情况而异。

首先是工伤认定阶段,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若单位未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一定期限内自行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后,一般需在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事实清楚的在15日内作出。

接着是劳动能力鉴定阶段。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最后是赔偿阶段。若单位已缴纳工伤保险,社保经办机构在审核通过后会支付相应赔偿;若单位未缴纳,由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协商赔偿顺利的话,时间较短;若双方存在争议,需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时间会延长。劳动仲裁一般需45日,案情复杂可延长15日;若对仲裁结果不服提起诉讼,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

总体而言,顺利情况下可能需几个月,若出现争议则可能耗时一年甚至更久。

三、工伤发生后多久能做伤残鉴定

工伤发生后,做伤残鉴定的时间有相关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一般来说,停工留薪期内伤情处于不稳定状态,不适合进行伤残鉴定。通常是在经过治疗,医生认为病情已经稳定,不会再有明显变化时,才可以申请。

正常情况下,自工伤认定作出之日起,在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就可以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不过,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伤情况,如严重骨折涉及二次手术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等待伤情恢复稳定。

如果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一方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还可能会进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这也会影响伤残鉴定的时间安排。

总体而言,具体时间需结合伤者实际伤情和恢复状况确定,关键是要达到伤情相对稳定这一条件。

以上是关于工伤认定后单位不承认怎么办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