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劳动局能解决工伤认定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劳动局能解决工伤认定吗
劳动局(现多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能解决工伤认定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一般就是各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也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会根据审核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过程包括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等。最终,会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二、劳动合同写工伤概不负责
劳动合同中写“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是无效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其法定义务。该条款排除了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及获得赔偿的权利,违背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工伤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有义务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即使劳动合同中有“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若劳动者发生工伤,依然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者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那么应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劳动者可通过协商、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劳动合同才能认定工伤吗
并非只有劳动合同才能认定工伤。
根据相关规定,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若能通过其他材料证明劳动关系,依然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包括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申请工伤认定时,若没有劳动合同,可先通过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只要能确认劳动关系存在,再按工伤认定的正常流程,准备申请表、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材料去申请即可。
所以,劳动合同是认定劳动关系和工伤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没有劳动合同不代表不能认定工伤。
以上是关于劳动局能解决工伤认定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