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哪些劳动争议可以进行集体仲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哪些劳动争议可以进行集体仲裁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劳动争议可以进行集体仲裁: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当多名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就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分歧时,可集体申请仲裁。比如一些兼职人员、临时工等,与单位对劳动关系的认定不一致。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像用人单位大规模修改劳动合同条款,涉及众多劳动者利益;或者批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对此有异议,都能集体仲裁。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例如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辞退大量员工,员工认为辞退理由不合法;或者大量员工集体辞职,在离职手续、工资结算等方面与单位有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如单位统一安排超时加班又不支付加班费,或者未按规定为大批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当用人单位拖欠多名劳动者工资、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等,劳动者可集体申请仲裁维权。
多名劳动者有共同请求的,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进行集体仲裁能更高效地解决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劳动仲裁通话记录能作为证据吗
劳动仲裁中通话记录可以作为证据,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通话记录属于视听资料证据类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使其具备证明效力,首先内容要与劳动争议有直接关联,能反映劳动纠纷中的关键事实,如涉及工资、加班、辞退原因等方面。
其次,通话记录需来源合法。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如窃听他人隐私通话等。若通过合法途径,如双方正常通话时一方合法录制,其合法性易被认可。
再者,通话记录要真实完整。不能经过剪辑、篡改等处理,确保呈现原始、真实的通话内容。在提供时,最好能保留原始载体,如手机等,方便仲裁机构核实。
不过,仅有通话记录往往不够,还需其他证据辅助,形成完整证据链,增强证明力。比如结合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只有满足上述条件,通话记录才能在劳动仲裁中有效发挥证明作用。
三、劳动仲裁开庭后多久出裁决结果
劳动仲裁开庭后,仲裁庭通常应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延长不超过15日。
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可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部分事实清楚的案件,仲裁庭可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此外,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作出时间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判断。当事人可通过咨询仲裁机构等方式了解案件进展。
以上是关于哪些劳动争议可以进行集体仲裁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