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劳动争议不予受理怎么办理仲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劳动争议不予受理怎么办理仲裁

当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时,可按以下步骤继续办理仲裁事宜。

若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要仔细查看其载明的不予受理理由。若因材料不完整被拒,需及时补充材料,比如补充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争议事实的证据,然后重新提交仲裁申请。

若认为不予受理决定不合理,可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起诉时,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仲裁申请书、不予受理通知书、证明自身主张的证据等。撰写起诉状时,需明确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

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需注意收集和保存好各类证据,以便在后续程序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倘若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可考虑咨询专业律师,获取专业法律建议和帮助。

二、劳动仲裁成功后多久能拿到赔偿

劳动仲裁成功后拿到赔偿的时间不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若双方都未向法院起诉,裁决书生效后,按照裁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公司应支付赔偿。若公司主动履行,劳动者能较快拿到赔偿;若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劳动者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执行时间会因具体情况而异。如果公司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且配合执行,执行过程会相对顺利,劳动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拿到赔偿;若公司逃避执行、转移财产或财产查找困难,执行时间会延长。

此外,若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服并向法院起诉,进入一审、二审程序,整个赔偿流程会更漫长。所以,劳动仲裁成功后拿到赔偿的时间可能从几周到数月甚至更久,无法给出确切时长。

三、因工受伤如何申请劳动仲裁赔偿

因工受伤申请劳动仲裁赔偿,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认劳动关系:收集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若没有劳动合同,可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确认劳动关系。

2.申请工伤认定:准备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3.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工伤认定结论作出且伤情相对稳定后,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确定伤残等级。

4.协商赔偿:与用人单位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若协商达成一致,可签订赔偿协议。

5.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不成,准备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6.参加仲裁庭审:按照仲裁委安排参加庭审,提供证据支持诉求,进行辩论。

7.执行仲裁裁决:若仲裁胜诉,用人单位不履行裁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是关于劳动争议不予受理怎么办理仲裁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