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主要有以下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也指出,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未经仲裁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这些规定确立了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即劳动争议需先经过仲裁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原则旨在充分发挥仲裁简便、快捷的优势,及时解决劳动纠纷,减轻法院的审判压力。

二、劳动仲裁胜诉后可以主动到法院提一审吗

劳动仲裁胜诉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否能主动到法院提一审,需分情况看待。

对于劳动者而言,若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满意,无论该裁决是终局裁决还是非终局裁决,均有权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一审诉讼。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以保障其合法诉求能得到进一步审理。

而用人单位的情况相对复杂。如果是终局裁决,仅在特定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才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并非直接提起一审诉讼。这些法定情形包括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违反法定程序等。若为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对裁决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一审。

总之,劳动仲裁胜诉后,劳动者有较宽泛的起诉权利,用人单位则要依据裁决类型和法定条件,来确定是否能进入一审程序。

三、集体劳动争议仲裁如何申请强制执行程序

集体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强制执行,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确认仲裁文书生效。只有生效的仲裁裁决或调解书才能申请强制执行。需查看仲裁文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若一方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另一方有权申请。

第二,准备申请材料。通常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详细说明申请执行的事项和理由;生效的仲裁文书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如企业登记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

第三,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是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第四,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递交到法院执行立案窗口,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法院会予以受理并立案。

第五,配合法院执行。立案后,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被申请人的财产等执行措施。申请人应积极配合法院工作,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等信息,以促进执行程序顺利进行。

以上是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