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有关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如何规定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有关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该时效可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有利于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劳动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及时、有效地处理案件,保障劳动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是否可以以劳务出资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可以以劳务出资。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劳务出资不满足上述要求。
一方面,劳务具有人身属性,难以进行准确的货币估价。不同的人提供相同劳务,其价值可能因技能、经验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像实物、知识产权等一样有相对明确的市场价值评估标准。另一方面,劳务无法独立于股东的人身而进行自由转让。当股东转让其股权时,不能将自己提供劳务的能力直接转让给他人,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非货币财产出资需可依法转让的条件。所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能以劳务出资。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可以约定违约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违约金,但有严格的法律限制。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若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除上述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以上是关于有关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如何规定的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