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离职了多久还能去仲裁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离职了多久还能去仲裁呢

离职后申请仲裁的时效一般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在这一年中,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另外,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所以,通常离职后一年内都可申请仲裁,但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等特殊情形需按相应规定处理。

二、离职原单位交保险合法吗

离职后原单位继续为员工交保险是否合法需分情况来看。

若员工刚离职,原单位由于操作流程等原因未及时停保,导致仍为员工缴纳了当期保险,这通常不涉及违法问题。不过多缴纳的保险费用,单位可能会要求员工返还个人承担部分。

若员工离职后与原单位协商一致,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保险,费用全部由员工自行承担,这种情况在双方自愿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时,也不违法。比如一些员工离职后为了保证社保连续性,与单位达成此类协议。

但如果员工离职后原单位在未告知员工且无协商的情况下擅自继续为其缴纳保险,然后要求员工承担费用,这就可能侵犯员工权益。因为劳动关系解除后,单位没有义务再为员工缴纳保险,员工也没有必须接受这种缴费的义务。

总之,离职后原单位交保险是否合法要依据具体情形判断,关键在于是否有合法依据和双方的约定。

三、离职后劳动合同要拿走吗

离职后劳动合同不一定要拿走,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从留存证据角度看,拿走劳动合同有一定必要。它可证明你与原单位存在过劳动关系,若后续涉及工资纠纷、社保问题、经济补偿等,劳动合同是重要的证据材料,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即使不拿走劳动合同,劳动者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劳动关系。比如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同时,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这意味着,即便劳动者没拿走合同,在一定期限内,用人单位处仍保留着合同记录,若有需要,劳动者可要求单位提供相关合同材料。

综上所述,劳动者可拿走离职后的劳动合同留作证据,若不拿走,也有其他方式证明劳动关系,且单位会按规定保存合同文本。

以上是关于离职了多久还能去仲裁呢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