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怎么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怎么办

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可按以下情况处理:

- 终局裁决: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但有证据证明仲裁存在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违反法定程序;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对方当事人隐瞒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等情形之一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 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若对非终局裁决不服,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用人单位要准确判断裁决类型,按法定程序和期限主张权利,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二、用人单位行赂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国刑法中没有“用人单位行贿罪”,与之相关的罪名有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 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此标准明确了行贿数额达到一定程度,体现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需要刑事立案追诉的程度。

2.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立案:

- 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即行贿目的是获取违反法律规定的利益,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和社会秩序。

- 向三人以上行贿的。向多人行贿会扩大不正当竞争的范围,影响面更广。

- 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这些人员在社会管理和司法执法等重要领域行使职权,向他们行贿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公共管理和司法秩序。

- 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强调行贿行为对国家或社会整体利益造成的损害后果。

单位行贿罪的立案需综合考量行贿数额、目的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三、用人单位不给员工交社保怎么处罚

用人单位不给员工交社保,将面临多方面处罚:

- 责令限期改正: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办理社保登记或补缴社保费用。若用人单位能在限期内完成整改,按规定补缴费用,可能只需承担正常费用,不会有额外罚款。

- 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 强制征缴: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 滞纳金: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不给交社保的情况,可向当地社保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