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事故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事故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医疗事故责任构成要件如下:

1. 主体须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医疗活动的机构,医务人员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2. 存在医疗行为。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基于医疗目的,运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患者诊断、治疗疾病的活动。

3. 该行为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损害结果包括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

4. 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通过专业鉴定等方式认定,证明损害是由医疗行为直接导致。

5.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过错表现为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五个要件,才能认定构成医疗事故。

二、医疗事故如何界定是谁的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界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这包括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情况。

其次,要看该过错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若患者的损害是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直接导致,那么医疗机构需承担责任。

再者,要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比如诊断失误、治疗不当、护理过错等。

最后,依据相关鉴定结论来确定责任程度。鉴定机构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定医疗机构承担完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等。例如,若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操作并直接造成患者严重损害,可能承担完全责任;若因部分过错导致损害,责任程度则相应减轻。

三、医疗事故判断六条依据有哪些

医疗事故判断有以下六条依据:

1. 主体是合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只有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具备资质的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造成的不良后果才可能涉及医疗事故。

2. 行为具有违法性。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 主观上存在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 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损害结果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如死亡、残疾、功能障碍等。

5. 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患者的损害是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直接导致。

6. 医疗事故等级划分明确。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医疗事故,每级又有不同的等级划分,以此确定责任程度和赔偿等相关事宜。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