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举证责任如何分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如下:

第一,患者举证责任。患者需对到该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的事实进行举证,证明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且自身身体或健康遭受了损害。比如提供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此外,在一般情形下,患者要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诊疗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二,医疗机构举证责任。《民法典》规定,在特定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即患者有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形,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此时医疗机构需对自身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同时,《民法典》取消了医疗事故纠纷中关于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医疗机构主张其诊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也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二、医疗服务合同收费问题纠纷怎么处理

处理医疗服务合同收费问题纠纷,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协商解决:这是最基本的方式。医患双方直接沟通,医疗机构有义务对收费项目、标准作出合理解释,患者也应提供相关费用疑问的依据。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向医院内部投诉:若协商不成,患者可向医院的投诉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医院会对投诉进行调查,核实收费的合理性。若存在错误收费,医院应及时纠正并退款。

3.申请行政调解:可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物价管理部门提出调解申请。这些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医疗服务收费进行审查和调解,促使双方解决纠纷。

4.提起诉讼:若上述方式都无法解决,患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提供医疗服务合同、收费票据等证据,证明医疗机构收费存在问题。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患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民法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怎么处理

处理民法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收集证据。患者一方应收集与诊疗活动有关的病历资料、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医疗机构也需依法保管并提供相关病历资料。若因医疗机构隐匿、拒绝提供或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等,导致无法进行鉴定,医疗机构要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协商解决。医患双方可自行就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协商时需遵循自愿、平等、合法原则,达成一致后签订书面协议。

第三,申请调解。可请求卫生行政部门或其他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调解。调解过程中,第三方会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调解方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第四,提起诉讼。若协商、调解不成,患者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中,一般由患者证明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关系、受到损害事实;对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通过医疗损害鉴定确定。法院会依据鉴定意见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举证责任如何分配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