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事故责任程度如何划分等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事故责任程度如何划分等级
医疗事故责任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其中又细分为甲等和乙等,甲等是指造成患者死亡;乙等是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它也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次,从造成双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等严重情形到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但有明显障碍等不同情况。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同样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等次,涵盖从有特殊医疗依赖到生活大部分能自理等不同程度的损害。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如拔除健康恒牙、术后切口感染等。
确定医疗事故责任程度等级,需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进而明确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责任。
二、医疗纠纷当事医生怎么办理手续
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医生需按以下步骤办理相关手续:
1.及时报告: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报告;涉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封存病历: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对病历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3.参与调查:配合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如实陈述医疗过程、患者病情等情况,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4.尸检:若患者死亡,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尸检。当事医生应配合尸检工作。
5.协商或鉴定:根据纠纷解决方式,若双方协商解决,医生需参与协商;若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生要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并接受调查询问。
6.处理结果执行:根据最终处理结果,执行相应决定,如涉及赔偿等问题,配合医疗机构完成相关工作。
三、医疗纠纷医疗鉴定由谁提出申请
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均可提出医疗鉴定申请。
若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可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过程、结果有质疑,认为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导致损害,可单方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而医疗机构若认为自身医疗行为无过错,为证明其医疗行为符合医疗规范、不存在过失,也能提出医疗鉴定申请以维护自身权益。总之,医患双方都有权利依据自身诉求和情况提出医疗鉴定申请。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责任程度如何划分等级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