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划分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划分依据是什么

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划分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医疗过错程度是关键依据。这需通过专业鉴定来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大小。比如,违反诊疗规范、未尽到注意义务等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过错。若过错严重,可能承担主要责任;若过错轻微,则可能承担次要责任。

其次,损害后果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即患者所遭受的人身损害程度,如是否导致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损害后果越严重,医疗机构在责任划分中可能承担的比例相对越高。

再者,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紧密相关。要确定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如果因果关系明确且紧密,医疗机构责任比例通常会较高;若因果关系较弱,责任比例则会相应降低。

最后,客观病情的复杂性也会影响责任比例。某些疾病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即便医疗机构无明显过错,也可能仍需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

总之,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划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由专业鉴定机构进行科学判断。

二、医疗损害责任过错比例规定是多少

医疗损害责任过错比例并无统一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具体案情判定,一般有以下划分。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医疗机构承担100%责任。例如手术中医生误切正常器官,导致患者严重损害,无其他因素介入,就属完全责任。

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60%-90%责任。比如患者本身有一定基础疾病,但因医生诊断失误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加重,医生过失为主要原因。

同等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由医疗过失行为和其他因素共同造成,医疗机构承担50%责任。像患者病情复杂,医疗措施有一定局限性,医患双方因素对损害后果影响相当。

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20%-40%责任。例如患者不听医嘱不按时服药,医生存在轻微用药不当,患者病情恶化,医生承担次要责任。

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医疗机构承担不超过10%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的过错的认定是什么

医疗损害责任过错认定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分为一般认定与特殊认定。

一般情况下,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形,可认定存在过错。认定过错需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通常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由专业鉴定机构判断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特殊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根据《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是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是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在这些情形下,医疗机构需举证自己无过错,若无法证明,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划分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