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是怎么规定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是怎么规定的
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二者存在一定差异。
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一方为接受劳务一方提供劳务服务,由接受劳务一方按照约定支付报酬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劳务关系中,双方主体地位平等,提供劳务者通常根据自己的技能、经验等独立完成工作,不受接受劳务一方过多的管理和支配。例如,个人请装修工人装修房屋,双方形成劳务关系。
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在雇佣关系中,雇用人对受雇人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支配权,受雇人需按照雇用人的指示和要求进行工作。比如,雇主雇佣保姆照顾家庭,保姆需按照雇主的安排完成家务等工作。
区分二者意义重大,在责任承担等方面有所不同。劳务关系中,一般根据双方过错承担责任;雇佣关系中,雇主对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等通常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二、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需要合并报税吗
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合并报税,具体情况如下:
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所得被统称为综合所得。在年度汇算清缴时,需要将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这是因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平时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可能是分别预扣预缴税款,年度结束后需综合全年收入,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全年应纳税额,再减去已预缴税额,多退少补。
而对于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则不需要合并报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者按照不同的计税方法分别计算纳税。
三、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应如何区分认定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分认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二)主体地位不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管理;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隶属关系,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支付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三)劳动报酬性质不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劳务关系中,劳动报酬是提供劳务的对价,由双方协商确定。
(四)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调整;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等调整。
(五)合同形式不同。劳动关系一般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关系既可以是书面合同,也可以是口头约定。
以上是关于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是怎么规定的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