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一审判决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一审判决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一审判决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要区分不同情况。如果是一审民事判决,在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有15天上诉期。若双方均未上诉,上诉期满判决生效。此时,判决书会规定履行期限,履行期限届满后,对方未履行义务的,即可申请强制执行。比如判决规定被告应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义务,那么从判决生效日起10日后,原告就能申请。
若是一审刑事判决,且是当庭宣告判决的,在5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判决生效后就可申请强制执行。
总之,一审判决生效且规定的履行期结束,义务人仍未履行时,权利人便可申请强制执行。不过在申请时,要准备好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等相关材料,以确保顺利启动执行程序。
二、原告撤销强制执行,以后还可以再申请吗
原告撤销强制执行后,通常是可以再次申请的。
根据法律规定,在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撤销申请,人民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而终结执行后,若申请执行的时效未过,申请执行人可以再次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时效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再次申请执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一是存在可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该文书确定了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在法定的申请执行时效内提出申请。如果超过时效,可能会面临对方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不再执行的风险。
例如,甲依据法院判决申请强制执行乙的财产,在执行过程中,甲撤销了强制执行申请。之后,若在申请执行时效内,甲发现乙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就可以再次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所以,原告撤销强制执行后,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仍有权利再次申请执行。
三、终审判决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终审判决生效后,即可申请强制执行。一般而言,若终审判决是当庭宣判的,在宣判送达判决书时就视为生效;若为定期宣判,在宣判之日即发生法律效力。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此外,申请执行时效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若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申请执行时效因申请执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以上是关于一审判决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