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应该怎样计算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应该怎样计算呢

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计算需依据法律规定进行。通常,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

若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例如,法律文书要求债务人分三期还款,分别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那么每一期还款期限届满的最后一日开始分别计算申请强制执行期限。

要是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如法院作出的判决书,自其生效时起,开始计算两年的申请强制执行期限。

另外,申请执行时效会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当中止的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断的事由发生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比如,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等行为可能导致时效中断。

二、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有哪些执行措施

法院强制执行措施多样,旨在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履行。具体如下: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存款。法院有权向金融机构查询被申请执行人存款情况,并采取冻结、划拨措施。冻结是暂时禁止其提取或转移存款,划拨则是将款项划至指定账户。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收入。法院可要求有关单位协助,从被申请执行人工资、奖金等收入中扣留、提取应履行义务的部分。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法院会对被申请执行人的财物进行查封、扣押,限制其处分权。之后根据情况进行拍卖、变卖,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财产。若被申请执行人有隐匿财产行为,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其住所或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5.强制交付财物或票证。法院可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特定财物或票证,有关单位或个人持有该财物或票证的,应根据法院协助执行通知转交。

6.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法院可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非法占用土地。

7.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行为。对于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申请执行人拒不履行的,法院可强制执行或委托他人完成,费用由被申请执行人承担。

三、案子到了强制执行阶段可以撤案吗

案子到了强制执行阶段是可以撤案的。在强制执行期间,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其他法定情形下,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回执行申请。

当申请执行人自愿撤回执行申请时,法院会审查其申请是否是真实意思表示,若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程序。例如,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约定了新的履行方式、期限等,申请执行人基于此撤回执行申请。

不过,撤案需要注意一些方面。一旦撤案,执行程序即告终结。之后若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虽可在法定期间内再次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但再次申请执行可能会面临一些手续和时间成本。而且,若申请撤案后,又无正当理由再次申请执行的,法院可能不予受理。所以,申请执行人在决定撤案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权益和后续可能面临的情况。

以上是关于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应该怎样计算呢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