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欠薪后多久可以起诉仲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欠薪后多久可以起诉仲裁

用人单位欠薪,劳动者可随时申请劳动仲裁,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不过,需注意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实践中,劳动者发现欠薪情况,应尽快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欠薪事实。

若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欠薪问题,建议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再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应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二、签订合同后能否撤销仲裁

签订合同后,仲裁协议通常不能随意撤销,但存在法定情形时可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没有仲裁协议;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此外,若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也会裁定撤销。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应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因此,签订合同后并非不能撤销仲裁,需满足法定条件并通过法定程序进行。

三、起诉期间可以仲裁吗法院

起诉期间通常不可以再申请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也就是说,如果已进入法院诉讼程序,除非存在仲裁协议无效等特殊情形,否则不能再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因为诉讼和仲裁是两种相互排斥的纠纷解决方式,当事人需在二者中择一适用。若已选择向法院起诉,就意味着放弃了通过仲裁解决纠纷的途径。若强行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一般也不会受理,即便受理了,后续也可能面临程序上的冲突和处理结果的矛盾。

以上是关于欠薪后多久可以起诉仲裁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