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提请仲裁后可以起诉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提请仲裁后可以起诉吗
一般情况下,提请仲裁后不可以起诉。仲裁和诉讼是两种相互排斥的纠纷解决方式,当事人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后,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
如果当事人提请仲裁,仲裁机构受理并作出裁决后,依据“一事不再理”原则,当事人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法院起诉。但存在特殊情形,若仲裁协议无效,比如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等,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此外,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所以,提请仲裁后通常不能起诉,但在仲裁协议无效、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等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纠纷。
二、提起仲裁要到当地去吗
提起仲裁不一定非要到当地。仲裁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有劳动仲裁和民商事仲裁,适用规则有所不同。
对于劳动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若双方分别向两地仲裁委申请仲裁,则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管辖。所以劳动仲裁可选择劳动合同履行地或单位所在地,不一定局限于当地。
民商事仲裁方面,当事人需依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确定仲裁机构。只要该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是明确的,当事人就要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这个约定的仲裁机构可能在当地,也可能在外地。
因此,提起仲裁是否要到当地,要根据具体的仲裁类型,按照相关规定和约定来确定。
三、诉讼和仲裁是一回事吗
诉讼和仲裁不是一回事,二者存在多方面差异。
第一,启动条件不同。诉讼无需双方事先约定,只要一方认为自身权益受损,就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仲裁则需双方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明确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否则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第二,机构性质不同。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依靠自身信誉和专业能力处理纠纷。
第三,程序灵活性不同。诉讼程序严格,由法律明确规定,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期限。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选择仲裁员、仲裁规则等。
第四,审理公开性不同。诉讼一般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和媒体报道,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除外。仲裁通常不公开进行,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效力执行不同。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是关于提请仲裁后可以起诉吗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