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起诉后可以仲裁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起诉后可以仲裁吗
合同起诉后一般不可以再仲裁。诉讼和仲裁是两种相互排斥的争议解决方式。通常,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应通过仲裁解决纠纷;若未约定仲裁条款,一方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案件就进入诉讼程序。
一旦案件进入诉讼阶段,法院会依据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此时若再申请仲裁,仲裁机构通常不会受理,因为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前提是双方有有效的仲裁协议。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共同签订书面协议放弃诉讼程序,重新选择仲裁,且该仲裁协议符合仲裁机构的受理条件,那么可以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并且需双方自愿且符合相关规定。
二、仲裁程序需要几天开庭
仲裁程序中开庭时间并无固定天数规定。通常,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后,会根据案件排期确定开庭时间。
一般来说,仲裁机构会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常见的,可能在受理后的几十天至几个月不等安排开庭,具体取决于案件复杂程度、仲裁员档期、仲裁机构案件量等因素。
对于简单案件,若各方配合且仲裁机构安排得当,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如三四十天左右开庭;而复杂案件,涉及大量证据、众多当事人或专业问题需鉴定等,可能要数月才会开庭。
另外,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并经仲裁机构同意,也可能对开庭时间进行调整、变更。总之,仲裁开庭时间具有一定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要依据具体仲裁案件情况来判断。
三、商事仲裁有庭前调解吗
商事仲裁中存在庭前调解程序。在仲裁程序启动后,仲裁庭组成之前或之后,只要当事人有调解意愿,仲裁机构通常会提供庭前调解的机会。
庭前调解旨在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纠纷,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能高效化解矛盾,节省当事人时间和成本,避免冗长的仲裁审理过程。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以较为平和的方式处理分歧。
若双方同意庭前调解,仲裁机构一般会指定调解员,调解员中立公正地促使双方沟通协商,寻求共同接受的解决方案。调解过程中,双方可自由表达观点和诉求,提出解决方案。若达成调解协议,可请求仲裁庭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裁决书或调解书,二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保障协议执行。若调解不成,则仲裁程序继续进行,按仲裁规则推进案件审理。
以上是关于合同起诉后可以仲裁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