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民事医疗纠纷能不能仲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民事医疗纠纷能不能仲裁
民事医疗纠纷可以仲裁。依据我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仲裁。医疗纠纷若涉及财产权益争议,符合仲裁范围要求。
不过,要通过仲裁解决医疗纠纷,需满足一定条件。双方需自愿达成仲裁协议,这是申请仲裁的前提。若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仲裁解决医疗纠纷有其优势。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审理期限通常较短,能更快解决纠纷。且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可保护当事人隐私。
但也存在局限性。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救济途径相对有限。
所以,民事医疗纠纷能仲裁,但要考虑具体情况和需求,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方式。
二、民事纠纷包含医疗纠纷吗
民事纠纷包含医疗纠纷。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它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
医疗纠纷是患者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之间就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争议,本质上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所以它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当患者认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自身权益受损,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就可能引发医疗纠纷。这种纠纷通常涉及医疗服务合同的履行、医疗侵权责任等民事法律问题。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适用民事法律相关规定。患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民事纠纷解决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因此,从法律概念和纠纷性质来看,医疗纠纷是民事纠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三、民间医疗纠纷找哪个部门
民间医疗纠纷可以找以下部门解决:
1.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生纠纷后,患者可向该部门投诉,请求其介入调查处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有权对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也可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2.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是一个专业性的调解组织,由具有医学、法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该委员会以中立的立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常识,对纠纷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3.人民法院:若双方无法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纠纷,患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和判决,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患者可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部门来解决民间医疗纠纷。
以上是关于民事医疗纠纷能不能仲裁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