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土地纠纷诉讼成为仲裁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土地纠纷诉讼成为仲裁吗

土地纠纷诉讼不能直接成为仲裁。诉讼和仲裁是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程序。

诉讼是向人民法院提起,由法院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法院的裁判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旦生效,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仲裁则是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保密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仲裁以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为前提。

若已经进入土地纠纷诉讼程序,就不能再将该纠纷提交仲裁,因为诉讼程序一旦启动,应按照法院的诉讼程序进行处理。若想通过仲裁解决土地纠纷,需要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且未向法院起诉,才能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

二、土地纠纷已解决怎么确权

土地纠纷解决后进行确权,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准备相关材料,包括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如承包合同、批准文件等;证明纠纷已解决的文件,如和解协议、调解书、判决书等;以及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然后,向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确权申请。申请时要填写书面申请书,内容涵盖申请人信息、土地位置、面积、纠纷解决情况等。

接着,相关部门会对申请和材料进行审核,并到实地进行调查和测量。工作人员会核实土地的实际状况,确定土地的边界和面积等信息。

之后,审核通过且调查无误后,会进行公告。公告期内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予以确权登记。

最后,登记完成后,颁发土地权利证书,以此确认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整个确权过程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确保确权结果合法、公正、有效。

三、土地纠纷属什么刑事诉讼

土地纠纷通常不直接属于刑事诉讼范畴。土地纠纷大多属于民事纠纷,涵盖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争议,比如不同主体间对土地边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生的纠纷,这类纠纷主要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明确土地权益归属、赔偿损失等。

不过,在土地纠纷过程中,若存在某些特定情形,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从而引发刑事诉讼:

1.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2.非法占用农用地: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所以,一般的土地纠纷是民事纠纷走民事诉讼程序;仅在出现符合上述特定犯罪构成要件时,才会涉及刑事诉讼。

以上是关于土地纠纷诉讼成为仲裁吗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