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纠纷仲裁后可以起诉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纠纷仲裁后可以起诉吗

医疗纠纷仲裁后一般不可以起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不过存在特殊情形,若当事人能证明仲裁存在以下情况,可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是没有仲裁协议;二是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三是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四是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是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六是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医疗纠纷诉讼期是多长时间

医疗纠纷诉讼期适用《民法典》关于一般诉讼时效的规定,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在医疗纠纷中,通常指患者知道自己因医疗行为遭受损害,并且知晓具体的侵权医疗机构或人员。

不过,若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在这三年诉讼时效期间内,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形。例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而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法定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患者在遭遇医疗纠纷时,应及时了解自身权益,在诉讼期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三、医疗纠纷需要大夫本人到吗

医疗纠纷处理中,大夫本人是否需要到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协商解决阶段,医患双方可自行选择代表参与协商。大夫作为医疗行为实施者,到场有助于清晰说明诊疗过程、解答疑问,推动协商顺利进行,但并非强制要求。若大夫因特殊情况无法到场,医疗机构可委派熟悉情况的其他人员参加。

在行政调解环节,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医患双方调解。大夫到场能提供专业解释,不过若其无法参与,医院也可安排人员代表其说明情况。

进入诉讼程序,大夫可能需作为证人或当事人出庭。根据法律规定,了解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出庭作证。大夫出庭能如实陈述诊疗细节,帮助法院查明事实。若大夫不出庭,可能需提交书面证言,但法院认为有必要时,仍可要求其出庭。

综上,医疗纠纷处理大夫不一定要到场,但到场对查明事实有帮助,具体依处理方式和实际情况确定。

以上是关于医疗纠纷仲裁后可以起诉吗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中天法律咨询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