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工伤仲裁劳动关系需要什么资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工伤仲裁劳动关系需要什么资料

申请工伤仲裁确定劳动关系,需准备以下资料:劳动仲裁申请书,应明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双方身份证明材料,如申请人身份证、被申请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医疗机构诊断证明、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工伤相关材料;其他可能有用的材料,如劳动争议调解记录等。这些资料需确保真实、完整,以支持自身主张,为工伤仲裁确定劳动关系提供有力依据,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在仲裁程序中得到有效维护。

二、工伤本人提出辞职单位有补偿吗

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辞职,单位是否有补偿需分情况来看。

若工伤职工因工伤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若工伤职工因工伤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补偿标准各地区有所不同,一般会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本人工资、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因素来确定。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依法为工伤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情形,导致工伤职工权益受损,工伤职工提出辞职时,用人单位还可能需支付经济补偿等其他费用。总之,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辞职时,要综合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定,准确判断自身应得的补偿权益。

三、没进行工伤认定能否工伤赔偿呢

未进行工伤认定,通常无法直接获得工伤赔偿。工伤认定是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和基础。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只有经过工伤认定,确定职工所受伤害属于工伤范畴,才能进一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等后续程序,进而确定赔偿的具体项目和金额。

若未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可能不会主动按照工伤标准进行赔偿,而职工自行要求赔偿时,由于缺乏认定这一关键环节,难以准确依据工伤法律规定主张权益。在这种情况下,职工应先及时申请工伤认定,需准备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待工伤认定作出后,再根据结果及劳动能力鉴定情况,依法主张相应的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各项待遇。

以上是关于工伤仲裁劳动关系需要什么资料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