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仲裁和诉讼存在多方面区别:

1. 启动条件:仲裁需双方当事人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而诉讼无需双方约定,只要一方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即可向法院提起。

2. 机构性质: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不具国家意志性;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3. 审理人员:仲裁当事人可选择仲裁员;诉讼中审判人员由法院指定,当事人一般不能选择。

4. 审理方式: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能更好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和隐私;诉讼以公开审理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外,一般公开进行。

5. 程序灵活性: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约定仲裁程序;诉讼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灵活性较差。

6. 收费标准:仲裁收费通常比诉讼高。

7. 效力执行: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生效后都具强制执行力,但仲裁裁决在境外执行更便利,因有《纽约公约》,而法院判决境外执行需司法协助。

二、仲裁和诉讼有什么不一样

仲裁和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主要区别如下:

- 受案范围: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更广,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均可通过诉讼解决。

- 管辖权:仲裁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诉讼则无需双方事先约定,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就会受理。

- 审理方式: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诉讼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公开进行。

- 程序灵活性:仲裁程序较为灵活,当事人可选择仲裁员、仲裁程序等。诉讼程序相对严格,需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则。

- 效力: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上诉。

三、仲裁和诉讼只能二选一吗

仲裁和诉讼一般只能二选一。当事人在合同中若约定了有效的仲裁条款,发生纠纷时就应通过仲裁解决,不能再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

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若仲裁协议无效,如仲裁事项超出仲裁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等,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此外,若一方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可继续审理。

从程序选择角度,当事人需谨慎抉择。仲裁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和保密性等优势,一裁终局,程序相对简便;诉讼则具有强制力,二审终审,能更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所以,当事人应根据纠纷性质、自身需求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争议解决方式。

以上是关于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