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公司解散判决生效后不履行怎么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公司解散判决生效后不履行怎么办
公司解散判决生效后不履行,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申请强制执行:胜诉方可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公司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公司的财产等,以确保判决得以执行。
2.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若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控股股东等拒不履行判决义务,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他们可能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法院可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成立清算组:公司应在解散判决生效后及时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若公司未自行清算,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组会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等。
4.寻求其他救济途径:债权人可通过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等方式,借助行政力量督促公司履行判决义务。也可通过媒体曝光等舆论监督手段,促使公司履行义务。
二、强制解散公司如何起诉员工的公司
强制解散公司起诉员工所在公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确认主体和管辖法院。原告需为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一般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被告则是员工所在公司。管辖法院为公司住所地的人民法院。
第二,收集证据。要收集能够证明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证据。比如公司持续多年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等方面的证据。
第三,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包含原被告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即请求法院强制解散公司)、事实与理由(阐述公司经营管理困境及对股东利益的损害)等内容。
第四,提起诉讼。将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提交至管辖法院,缴纳诉讼费用,完成立案手续。后续按法院的安排参加庭审,在庭审中充分阐述观点和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强制解散公司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强制解散公司需满足一定条件并遵循相应程序。
强制解散公司的条件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比如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其他途径不能解决公司困境。股东之间应尝试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公司内部矛盾,只有在这些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才可以请求司法强制解散。
-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强制解散公司的程序
-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股东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法院受理与审理。法院会对股东的申请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强制解散公司的条件。若符合,将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或依法进行审理。
-作出判决。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作出是否解散公司的判决。若判决解散公司,公司应进入清算程序,处理债权债务等事宜。
以上是关于公司解散判决生效后不履行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