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划拨土地承包后合同终止的赔偿规定有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划拨土地承包后合同终止的赔偿规定有什么
划拨土地承包合同终止后的赔偿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法定事由导致合同终止的赔偿。若因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终止,一般根据双方约定及公平原则分担损失。例如因自然灾害使土地无法再用于承包经营,双方按约定或合理分担因合同终止造成的投入损失等。
(二)一方违约导致合同终止的赔偿。若承包方或发包方违反合同约定,如承包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发包方无故收回土地等导致合同终止,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损失范围通常包括对方为履行合同已投入的成本,如土地改良费用、种苗费用等,以及预期可得利益损失,但预期可得利益应合理确定。
(三)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合同终止。若因国家政策调整,如土地规划变更等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一般会根据政策规定及具体情况,给予承包方适当补偿,补偿标准可能会参考土地投入、剩余承包期限等因素确定。
二、划拨国有土地能私下买卖吗
划拨国有土地不能私下买卖。划拨国有土地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转让。私下买卖划拨国有土地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仅交易行为无效,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若要合法转让划拨国有土地,需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并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经批准不办理出让手续,但转让方应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总之,任何私下买卖划拨国有土地的行为都存在极大法律风险,不应为之。
三、划拨的土地怎么转让
划拨土地转让需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条件。主要如下:
一是需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土地使用者若要转让划拨土地,应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由其审核是否符合转让条件及城市规划要求等,只有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后续流程。
二是补缴土地出让金。划拨土地是无偿取得的,转让时需按照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以实现土地从划拨性质转变为出让性质。补缴金额一般根据土地评估价格等因素确定。
三是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在获得批准并补缴土地出让金后,土地使用者应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等相关内容。
四是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完成上述步骤后,双方需持相关批准文件、出让合同等材料,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将土地使用权变更至受让方名下,至此,划拨土地转让程序完成。
以上是关于划拨土地承包后合同终止的赔偿规定有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