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民法典中的医疗损害责任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民法典中的医疗损害责任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主要分为三种:
1.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比如手术操作失误、用药错误等。若医务人员在诊疗时未遵循合理诊疗规范,误诊或延误治疗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就需承担该责任。
2.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强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违反告知说明义务、患者同意规则等伦理注意义务,给患者造成损害应负的责任。例如在进行特殊检查、治疗时,未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书面同意,使患者在不知情下接受治疗并遭受损害,医疗机构需担责。
3.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既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二、患者如何进行医疗损害责任诉讼
患者进行医疗损害责任诉讼,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收集证据。要收集与诊疗相关的一切证据,如病历资料、检查报告、诊断证明、缴费凭证等。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等,这些是判断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重要依据。
其次,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患者要向该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起诉状应写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接着,进行医疗鉴定。可以向法院申请医疗损害鉴定,鉴定内容通常包括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有无过错、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原因力大小等。鉴定机构一般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指定。
然后,参加庭审。庭审过程中,患者要充分陈述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支持,对医疗机构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遵循法庭的程序和要求,积极配合法庭调查和辩论。
最后,等待判决。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庭审情况作出判决。若患者对判决结果不服,还可在规定时间内上诉。
三、如何计算医疗损害诉讼中误工费
医疗损害诉讼中误工费的计算需根据不同情况确定。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这意味着需提供收入证明,如工资单、银行流水等,以证明因医疗损害导致实际收入的减少数额。
若受害人无固定收入,则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这种情况下,需收集近三年的收入凭证,如经营记录、纳税证明等,算出平均收入后确定误工费。若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可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法院会根据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行业工资数据来确定标准。
误工时间的确定也很关键。一般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若因伤致残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例如,某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月工资5000元,因医疗损害误工3个月,其误工费就是15000元。总之,计算医疗损害诉讼中的误工费,要结合收入情况和误工时间合理确定。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中的医疗损害责任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