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责任过错比例规定是多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责任过错比例规定是多少

医疗损害责任过错比例并无统一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具体案情判定,一般有以下划分。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医疗机构承担100%责任。例如手术中医生误切正常器官,导致患者严重损害,无其他因素介入,就属完全责任。

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60%-90%责任。比如患者本身有一定基础疾病,但因医生诊断失误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加重,医生过失为主要原因。

同等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由医疗过失行为和其他因素共同造成,医疗机构承担50%责任。像患者病情复杂,医疗措施有一定局限性,医患双方因素对损害后果影响相当。

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20%-40%责任。例如患者不听医嘱不按时服药,医生存在轻微用药不当,患者病情恶化,医生承担次要责任。

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医疗机构承担不超过10%责任。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过错的认定是什么

医疗损害责任过错认定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分为一般认定与特殊认定。

一般情况下,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形,可认定存在过错。认定过错需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通常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由专业鉴定机构判断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

特殊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根据《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是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是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在这些情形下,医疗机构需举证自己无过错,若无法证明,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划分标准是多少

医疗损害责任比例划分并无固定统一标准,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医疗过失行为对损害后果的作用程度进行判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医疗机构承担100%责任。此时医疗行为存在严重过错,且该过错是导致患者损害的唯一原因。

二是主要责任,即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60%-90%责任。意味着医疗过错对损害后果起主要推动作用,但可能存在患者自身病情等其他因素影响。

三是同等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由医疗过失行为和其他因素共同造成,医疗机构承担50%责任。双方因素对损害后果的作用力大致相当。

四是次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20%-40%责任。表明医疗过错并非损害后果的主要原因。

五是轻微责任,医疗过失行为对医疗事故损害后果起轻微作用,医疗机构承担不超过10%责任。医疗过错对损害结果的影响较小。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过错比例规定是多少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