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事故调解都有哪些流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事故调解都有哪些流程

医疗事故调解流程如下:

(1)由调委会指派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处理;

(2)金牌调解人员调解过程中需认真录制调解笔录;

(3)若成功协商,则以书面形式记录下双方共识的调解协议;

(4)如未能达成共识,仍应告知双方其它合法解决方案;

(5)透过深入剖析医疗纠纷成因,为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纠纷预防措施及建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四十八条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二、医疗事故率多少算高

对于医疗事故率的评估通常缺乏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同的医疗机构由于其规模大小、类别属性、专业所在的领域以及所服务的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都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发生频率的变化。

通常来说,医疗事故率可以理解为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家医疗机构中所发生的医疗事故数量与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总人次之间的比率。

如果一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率相对较高,那么这很可能暗示着这家医疗机构在医疗安全及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

要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我们还需结合行业的平均水平、历史数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或者指导性的指标作为参考依据,但是在缺乏明确标准的情况下,降低医疗事故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仍然是每家医疗机构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对应伤残

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是依据事故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程度而制定的,主要划分为四级别。

其中,第一类医疗事故是指因事故原因导致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进而完全丧失日常生活中的独立行动能力;第二类别医疗事故则使患者陷入中度残疾的境地,并严重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至于第三类别医疗事故,往往影响到患者轻度残疾的情况,但仍伴有部分自我生活能力的丧失;最后,第四类别医疗事故仅产生了对患者明显的人身损害后果,并不涉及任何程度的伤残问题。

对应于每种等级,均有明确的评定标准及相应的赔偿处理方法。

在医疗机构内若出现医疗事故,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科学、严谨的鉴定以及相应的处理工作,以确保持续保障患者的权益并得以妥善维护。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调解都有哪些流程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