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处理医疗纠纷涉及哪些法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处理医疗纠纷涉及哪些法律

处理医疗纠纷主要涉及以下几类法律:

1.基本民事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者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对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医疗机构免责情形等进行了界定。

2.医疗专门法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规,它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方式、鉴定程序、赔偿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定,涵盖了医患双方自行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等解决途径。

3.医疗事故处理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分级、处理程序、赔偿标准等内容,明确了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以及不同等级医疗事故对应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方法。

4.其他相关法规:《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在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质量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法律法规相互配合,为医疗纠纷的妥善处理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二、医疗纠纷找不到证据怎么办

医疗纠纷中找不到证据,可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患者可要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资料。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有保管病历等资料的义务,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等病历资料。若医疗机构拒绝提供,可能会被推定有过错。

还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可作为重要证据。

收集间接证据。如与医疗纠纷相关的证人证言、就诊时的挂号凭证、缴费记录、对话录音等。这些间接证据虽不能直接证明争议事实,但能从侧面印证相关情况。

若自行收集证据困难,可在诉讼中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总之,即便一时找不到证据,也可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哪个部门可以处理医疗纠纷

处理医疗纠纷的部门有多个。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和处理。其有权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可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人民调解委员会也能处理医疗纠纷。它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具备中立性和专业性。通过医患双方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组织双方沟通协商,促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医疗纠纷。

此外,人民法院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司法部门。医患双方若无法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纠纷,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消费者协会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介入。若患者认为自身作为消费者在医疗服务中权益受损,可向消协投诉,消协将根据情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处理医疗纠纷涉及哪些法律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