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要公证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要公证吗

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并非必须公证。

从法律层面看,只要协议书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该协议书自双方签字或盖章时即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即使不经过公证,它依然能约束协议双方,双方需按照协议履行各自义务。

不过,公证能增强协议书的证明力。公证机构会对协议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经过公证的协议书在法庭上,法院一般会直接认定其效力,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公证的协议书作为证据使用时,证明力更强,能减少双方对协议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争议。

是否对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进行公证,由协议双方自行决定。如果双方希望增强协议的证明力,避免日后可能的纠纷和举证麻烦,可选择进行公证;若双方对协议的履行有充分信任,不公证也不影响协议的法律效力。

二、医疗纠纷影响正常工作怎么办

当医疗纠纷影响正常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第一,及时隔离冲突现场。安排专门人员将发生纠纷的相关人员带离工作区域,避免纠纷进一步扩散,影响其他正常工作的开展。例如将医患双方引导至专门的协商室。

第二,稳定各方情绪。安排有经验、沟通能力强的人员安抚医患双方的情绪,倾听他们的诉求,让他们保持冷静,理性看待纠纷。

第三,启动应急预案。医院等相关机构应按照既定的医疗纠纷应急预案,迅速开展调查工作,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经过等情况。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纠纷进行评估,判断责任归属。

第四,合法解决纠纷。根据评估结果,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若责任明确且纠纷较小,可与患者或家属协商解决;若纠纷较大,可引导双方通过医疗调解委员会调解、申请仲裁或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五,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在处理纠纷的同时,及时安排人员填补因纠纷而受影响的工作岗位,确保各项工作尽快恢复正常运转。并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医疗纠纷民事诉讼时效是多久

医疗纠纷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比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现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经诊断是之前医疗行为所致,此时从患者得知该损害及责任主体时起算三年诉讼时效。

但需注意,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这意味着即便权利人很久之后才知晓权利受损,若从损害实际发生起已超二十年,通常无法再通过诉讼主张权利。所以,发生医疗纠纷后,当事人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在诉讼时效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以上是关于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要公证吗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