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处理医疗纠纷法规包括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处理医疗纠纷法规包括哪些
处理医疗纠纷的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类:
1.基本法律:《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患者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还涉及医务人员说明义务、紧急情况下医疗措施的实施等内容。
2.行政法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专门法规,涵盖医疗纠纷预防、处理途径、鉴定程序、赔偿等方面。规定医患双方可通过自行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3.部门规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技术鉴定、赔偿等作出详细规定。此外,《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规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管理角度,为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依据。
4.其他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一定情况下可适用于医疗纠纷,保护患者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法规共同构成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体系,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依据和程序指引。
二、医疗纠纷证据应该怎样保存
医疗纠纷中,妥善保存证据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保存证据的方法:
-病历资料: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复印时需医院盖章确认,以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实物证据: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证人证言:寻找了解事情经过的证人,让其提供书面证言或留存联系方式,以便后续可能的调查。
-视听资料:如有现场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要妥善保存原始载体。这可以是患者或家属自行拍摄的,也可能是医院监控录像,必要时可申请调取。
保存证据要确保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为后续解决医疗纠纷提供有力支持。
三、医疗纠纷需要举证什么内容
在医疗纠纷中,不同主体的举证内容有所不同。
患者一方通常需举证证明:
1. 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如挂号凭证、缴费记录、病历资料等,以此证明双方存在就医事实。
2. 自身受到损害的事实,提供诊断证明、检查报告、伤残鉴定等,证明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结果。
而医疗机构需就以下方面举证:
1. 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比如通过提供详细的病历、诊疗方案、用药记录等资料,证明其医疗行为符合规范,不会导致患者的损害结果。
2. 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要证明在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进行操作。比如提供医护人员的资质证明、遵循的诊疗指南等。
若因医疗产品缺陷引发纠纷,患者还需举证证明使用了该医疗产品以及受到的损害,医疗机构、生产者则要证明医疗产品不存在缺陷等。
以上是关于处理医疗纠纷法规包括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