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哪些行为属于医疗纠纷行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哪些行为属于医疗纠纷行为

医疗纠纷行为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双方产生的争议行为。以下几种较为常见:

1.诊疗失误纠纷: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过错,如误诊、漏诊,用错药、打错针等,给患者造成损害或不良后果,引发患者及其家属不满。

2.医疗服务态度纠纷: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对患者缺乏耐心、沟通不畅,导致患者心理上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从而引发纠纷。

3.医疗费用纠纷:患者对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存在质疑,如收费过高、乱收费、计费错误等,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进而引发与医疗机构的纠纷。

4.医疗产品质量纠纷:因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医疗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给患者造成伤害,患者会追究医疗机构和产品供应商的责任。

5.知情同意纠纷:医务人员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如未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病情、治疗方案、手术风险等,侵犯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出现不良后果时引发纠纷。

二、医疗纠纷调解本人要到场吗

医疗纠纷调解时,本人并非必须到场。

若本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能够亲自参与调解,到场能直接表达自身诉求和意见,有助于调解顺利进行。本人对事件细节最为了解,其陈述可使调解人员更全面掌握情况,促成纠纷解决。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本人无法到场,也可委托他人代理。代理人需有合法授权,如持有本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范围。代理人可以是律师、近亲属等。这种方式能解决本人因特殊原因(如身体不便、时间冲突等)不能参与调解的问题。

若本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需由法定代理人参与调解。法定代理人通常是其监护人,依法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在调解中代表本人表达意愿。

总之,医疗纠纷调解本人不一定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亲自参与或委托他人代理。

三、哪些部门负责医疗纠纷案件

医疗纠纷案件涉及多个负责部门,具体如下:

1.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处理医疗纠纷时,可组织调解,对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理。若患者对医疗行为存在质疑,认为医疗机构或医生有违规之处,可向其投诉。

2.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医疗纠纷,且调解不收取费用。

3.人民法院:若医患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纠纷,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和事实进行审理和判决,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4.公安机关:在医疗纠纷中,若发生扰乱医疗秩序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维护医疗场所的正常秩序。

以上是关于哪些行为属于医疗纠纷行为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