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取保候审改居住地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取保候审改居住地吗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变更居住地,但需要遵循法定程序。
被取保候审人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到其他地方居住,应当向负责执行的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负责执行的派出所会根据情况进行审核,若符合条件,会在被取保候审人提出申请的规定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若案件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在批准被取保候审人变更居住地前,会征得决定机关同意。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是取保候审的一项重要规定。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此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可能会被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所以,被取保候审人变更居住地需严格按规定办理手续。
二、取保候审主体有哪些
取保候审主体包括申请主体和决定主体。
申请主体方面,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则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辩护人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决定主体方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权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作出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决定。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这些主体在取保候审程序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共同保障了取保候审制度的有序运行,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三、取保候审需要减刑吗
取保候审与减刑没有直接关联。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而减刑是在刑罚执行期间,罪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减刑主要是基于罪犯在服刑期间的表现,由执行机关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法院依法裁定。
所以,取保候审本身不会导致减刑,是否减刑取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是否符合法定的减刑条件。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改居住地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