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环境污染纠纷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环境污染纠纷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环境污染纠纷有多种解决办法。

第一,双方协商。污染者与受害者可自行就纠纷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程序简单、成本低,能快速解决问题,还可避免矛盾激化。

第二,调解。可请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进行调解处理。这些部门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解决纠纷。

第三,仲裁。纠纷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和保密性等特点,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诉讼。受害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污染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污染行为构成犯罪,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进行审理和判决。

在选择解决办法时,当事人需综合考虑纠纷的具体情况、自身需求和成本等因素,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纠纷。

二、判断环境是否被污染应依据什么

判断环境是否被污染,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第一,环境质量标准。这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含量所作的规定。比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不同功能区的各类污染物浓度限值,当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超过相应标准,就可判定大气环境受到污染。

第二,污染物排放标准。它是国家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所作的限量规定。以污水排放标准为例,企业排放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若超出标准,表明企业排放行为造成了水环境污染。

第三,相关的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平衡和稳定状态,当一些生态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也能反映环境被污染。例如,水体中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都可能暗示环境存在污染问题。

第四,环境背景值。即未受污染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化学组成或能量分布值。将当前环境要素的状况与背景值对比,若有显著差异,可认为环境可能已被污染。

三、污染环境罪条款中的规定是什么

污染环境罪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该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严重污染环境”和“后果特别严重”的具体情形做了详细规定。如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等,都属于“严重污染环境”。

此外,若实施该犯罪行为同时构成妨害公务罪、非法经营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以上是关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