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电子合同生效和成立的区别和联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电子合同生效和成立的区别和联系
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存在明显区别,也有紧密联系。
区别方面,成立侧重于当事人达成合意这一事实状态。电子合同成立的条件是当事人通过数据电文等形式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例如,双方通过电子邮件对商品规格、数量、价格等达成共识,合同即成立。而生效则关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能产生法律约束力。电子合同生效需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若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即便合同成立,也可能因不满足生效条件而无效。
联系方面,合同成立是生效的前提。只有合同先成立,才有可能生效。若合同未成立,生效便无从谈起。大多数情况下,依法成立的电子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不过,也存在成立但不生效的情况,如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电子合同,成立后需待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才生效。
明确电子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准确判断合同的法律状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电子合同的生效与成立有什么区别
电子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存在明显区别。
成立方面,电子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其要件包括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且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思表示。在电子合同中,通常表现为一方发出要约,另一方作出承诺。例如,商家在网络平台发布商品信息及价格为要约,消费者点击购买即作出承诺,此时合同成立。
生效方面,电子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生效要件更为严格,除合同依法成立外,还需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比如,未成年人订立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大额电子合同,可能因主体缺乏相应行为能力而无效;若合同内容涉及违法交易,则合同也不生效。
总之,成立是生效的前提,合同成立后不一定生效,但生效的合同必然已经成立。明确二者区别,有助于准确判断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三、如何确定电子合同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确定电子合同生效要件如下:
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这要求合同主体能够理解合同性质、内容和后果,且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企业签订电子合同,应是经过合法登记、具备签约能力的市场主体;自然人则需达到法定年龄且精神正常。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即当事人订立电子合同的意愿是其内心真实想法,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例如一方以虚假信息诱导对方签订合同,就违背了这一要件。
第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电子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第四,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电子合同通常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要满足法律对书面形式的要求,如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书面形式要求。同时,还需有可靠的电子签名等能够表明当事人身份和确认其认可合同内容的方式。满足上述要件,电子合同才能依法生效。
以上是关于电子合同生效和成立的区别和联系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