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见义勇为是不是为免责事由》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见义勇为是不是为免责事由

见义勇为一般可作为免责事由。

从法律层面看,我国《民法典》有相关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这体现了对见义勇为者权益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免除了见义勇为者因救助行为可能产生的自身损害无法获偿的风险。

同时,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明确了,当见义勇为者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救助,即便给受助人造成一定损害,也无需为此承担民事责任,消除了人们在实施救助时怕担责的顾虑,鼓励大家积极见义勇为。

不过,如果见义勇为者在实施救助行为时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他人损害,可能就不能完全免责。总之,正常合理的见义勇为通常是可以作为免责事由的。

二、见义勇为伤了人法院怎么判

法院在审理见义勇为伤人案件时,会依据具体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如果见义勇为者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即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即便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若见义勇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但见义勇为者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那么在认定其行为性质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行为的目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如果其行为是在合理限度内,且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一般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如果见义勇为者的行为存在明显不当,对他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通常也会考虑其见义勇为的情节,适当减轻赔偿责任。

总之,法院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考量见义勇为这一情节,确保判决公平公正。

三、见义勇为是否被谴责的原因

见义勇为通常不会被谴责,相反受到社会鼓励与赞扬,但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可能引发争议,原因如下:

其一,行为不当。见义勇为过程中若手段过激,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可能引发争议。比如在制止小偷时将其打成重伤,超过必要限度,就可能面临法律质疑与道德争议。

其二,判断失误。见义勇为者对事件性质、情况判断失误,采取的行动可能给他人带来不利影响。比如误将正常的争执当作不法侵害进行干预,就可能打乱正常秩序,引发他人不满。

其三,别有用心的质疑。社会上存在部分人对见义勇为者动机和行为进行无端猜测与质疑。他们可能出于嫉妒、偏见或其他不良目的,对见义勇为者进行诋毁。

其四,缺乏证据支撑。若见义勇为行为缺乏足够证据证明,可能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使见义勇为者面临被误解、被谴责的风险。

以上是关于见义勇为是不是为免责事由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