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效力待定合同的范围有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效力待定合同的范围有什么
下述几种情况将导致合同的有效性无法确定:首先,由限制行为能力人签署的合同;其次,无代理权人代表他人签订的合同。
此处所说的“无权代理”通常指代的是缺乏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这其中包括了四种类型:第一,根本没有代理权;第二,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第三,代理权超过了法定范围的代理;以及第四,代理权已经失效之后的代理。
对于无代理权人所签订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效力待定的合同。
无权代理行为可能会因为行为完成后出现的某些法律事实而完全失去代理的法律效果。
最后,无处分权人擅自处理他人财产所签订的合同也属于效力待定的范畴。
这里提到的“无权处分”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的名义擅自处理他人的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权处分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权利人的认可或者处分人是否能够获得处分权。
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效力待定的合同中,法律赋予相关的民事当事人以追认权和拒绝权,同时给予相对人以催告权和撤销权。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适用是什么
关于效力待定合同之规范:对于具有受限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所签署且依法无法独自达成的合同而言,若经法定代理人明确表示同意或事后予以追认,则该类合同将具备有效性;反之,如果法定代理人明确表示不予认可,那么此类合同将视为无效应失效。
同时,行为人在未获得代理权、超越代理权限范围或者代理权已经终止的情况下,代替他人签署的合同,如能得到被代理人的明确追认,则该合同将被认定为有效;反之,若未能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认,则该合同对被代理人将不产生任何法律约束力。
三、效力待定合同的处理如何确定
效力待定合同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一)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经被代理人追认后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追认应以明示方式作出,沉默或不作为一般不视为追认。
(二)催告。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或权利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或权利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三)撤销。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一旦相对人行使撤销权,合同自始无效。
总之,效力待定合同的最终效力取决于有权人的追认与否以及善意相对人是否行使撤销权,在处理此类合同时,需准确判断各方行为及相关事实,依据法律规定确定合同效力。
以上是关于效力待定合同的范围有什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