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认,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认,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及法律标准主要如下:
**追认方式**:
- **明示追认**:即权利人通过明确的语言或书面形式向相对人表示同意该合同的效力。例如,法定代理人以书面通知或口头明确告知的方式,表明认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
- **默示追认**:虽未明确表示追认,但通过一定行为表明其接受合同效力。比如,法定代理人知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了购买学习用品的合同后,支付了相应价款,此行为可视为默示追认。
**法律标准**:
- **主体适格**:追认主体必须是具有相应追认权的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合同,追认权通常在其法定代理人;无权代理人签订的合同,追认权在被代理人。
- **在法定期限内追认**:一般应在相对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作出追认表示。若超过期限未作表示,视为拒绝追认。
- **追认应向相对人作出**:即向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签订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作出追认的意思表示,这样才能产生追认的法律效力。
二、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认
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明示追认。即权利人通过明确的意思表示,向相对人表明其对效力待定合同予以认可。例如,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等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清楚地告知相对人,同意该合同的内容和效力。这种明示的追认应当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否则可能产生不利后果。
二是默示追认。虽然权利人没有明确表示追认,但通过其行为可以推断出其对合同的认可。比如,法定代理人在知道未成年人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后,接受了相对人依据该合同履行的交付货物等行为,没有表示反对,可视为默示追认。
三是追认的时间限制。相对人可以催告权利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权利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此外,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总之,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需要遵循法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以确保合同的效力得以明确和稳定。
三、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进行追认
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需根据不同情形来进行:
一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法定代理人享有追认权,可通过明示方式,如书面通知、口头告知等向相对人表明认可该合同效力;也可通过默示方式,如履行合同义务等行为进行追认。若法定代理人在收到通知后一个月内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
二是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被代理人有权追认,追认应向相对人作出,方式同样包括明示和默示。明示如发送追认函,默示如接受相对人履行等。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权利人的追认方式与上述类似。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总之,追认需在法定期间内以适当方式作出,以明确合同的效力状态,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认,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