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

单位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立案标准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确定。

根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 2 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当单位实施合同诈骗行为,诈骗数额达到 2 万元这个标准时,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

判断是否构成单位合同诈骗罪,不仅看数额,还要考虑行为特征。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如虚构合同主体、伪造担保文件等,以此欺骗对方当事人签订或履行合同,从而骗取财物。

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关键在于数额达到 2 万元,同时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与欺骗行为。司法实践中,会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综合判定。

二、合同诈骗案损失金额认定

合同诈骗案损失金额认定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一般而言,损失金额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直接遭受的实际损失。对于已交付的财物,以交付财物的价值作为损失计算依据。若合同标的物为特定物,应按其市场价值计算损失;若为种类物,则按购买价格确定。

对于支付的费用,如运输费、仓储费等,只要是因合同诈骗行为导致的合理必要支出,都应计入损失金额。

在存在实际获利的情况下,需从损失中扣除。例如,被害人在交易过程中因部分履行合同获得了一定利益,该利益应从其支付的款项中扣除。

若诈骗行为导致被害人其他间接损失,如为挽回损失而支付的律师费、诉讼费等,通常不直接计入损失金额,但在量刑时可作为情节予以考虑。

另外,损失金额的认定需有相关证据支持,如合同、付款凭证、发票等,确保认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合同诈骗罪特别巨大标准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通常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 20 万元以上,单位实施合同诈骗,数额在 100 万元以上。不过,该标准并非绝对统一,不同地区会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相关规定幅度内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在司法认定时,需考量诈骗行为实际骗取的财物数额。若存在案发前已归还部分,应予以扣除,按实际未归还数额认定。此外,量刑不单纯依据数额,还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如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有无多次实施合同诈骗、诈骗特殊款物等情形。

一旦构成合同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要准确把握数额标准及其他情节,确保司法公正。

以上是关于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