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根据法律规定,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这是因为企业合并会导致主体资格发生变化,原法人的权利义务需要有新的主体来承接。

在合同关系中,合并后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继承原合同当事人的地位,成为合同新的一方。这意味着其既拥有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权利,例如要求对方履行给付义务、获取相应收益等;同时也需承担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如按照约定交付货物、提供服务、支付价款等。这种规定有助于保障合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护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使合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不因合同当事人的合并而受到损害。

二、公司没运营不注销对法人代表有什么影响

公司没运营不注销,会对法人代表产生多方面影响。

信用方面,会被纳入工商黑名单。若公司异常经营,法人代表三年内不能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等职务。同时,还会进入税务黑名。若公司存在欠税或流失发票情况,法人代表会被税务部门列入监控黑名单,之后注册公司,税务机关会追缴税款。

出行受限也是影响之一。法人代表会被限制出境,无法乘坐飞机和高铁,这对其商务活动和个人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在银行征信上也会留下不良记录。涉及公司贷款买房、买车等会受到限制,个人信用记录也会受损,影响未来金融活动。

此外,公司未正常注销,可能会面临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罚款和滞纳金。长期不处理,罚款会不断累积,加重经济负担。

因此,公司停止运营后,建议及时依法进行注销,避免给法人代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三、企业法人必须是董事长或总经理吗

企业法人不一定是董事长或总经理。企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通常所说的应该是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依据法律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也就是说,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可以从这三类人员中产生。

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负责人,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但并非只能从董事长和总经理中选择法定代表人,例如规模较小、不设董事会的公司,执行董事也能担任法定代表人。同时,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章程规定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确定法定代表人。所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选择范围不限于董事长和总经理。

以上是关于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