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终审执行后原告二次起诉能立案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终审执行后原告二次起诉能立案吗

终审执行后原告二次起诉能否立案,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若二次起诉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与前诉完全相同,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法院通常不会立案。“一事不再理”旨在避免对同一纠纷重复审理,浪费司法资源,维护司法裁判的既判力。

若二次起诉基于新的事实、证据或提出了不同的诉讼请求,则有可能立案。例如,在终审执行完毕后,出现了新的侵权行为,或者发现了此前未掌握的关键证据,足以改变案件的基本事实和法律关系,这种情况下,原告的二次起诉符合起诉条件,法院经审查后会予以立案受理。

此外,还需注意诉讼时效问题。若二次起诉超过法定诉讼时效,被告以此抗辩,原告可能面临败诉风险。总之,终审执行后原告二次起诉能否立案,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及是否违背“一事不再理”原则。

二、终审以后被告还可以抗诉吗

在终审后,被告一般不能抗诉。需要明确的是,抗诉是检察机关的职权,被告人享有的是上诉权。具体分析如下:

对于终审判决,如果是一审终审的案件,被告人若对判决不服,在法定上诉期内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一旦超过上诉期,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被告人需按判决执行。

如果是二审终审的案件,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被告人不得再上诉。而抗诉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但对于终审生效的判决,只有在符合法定情形,如存在审判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严重违法情形时,人民检察院才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所以,被告人自身不能抗诉,只能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申诉等合法途径反映诉求。

三、终审一般多久收到通知

关于最终审判结果的通知通常在三十日内送达。

对于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法律规定自立案之日起应最迟在六个月内完成审判工作。

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审理期限,须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至多六个月;若仍需延长,则需上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而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法律要求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审判工作。

至于再审案件,一般会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时,应依法组成合议庭并公开开庭审理,除非是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或存在特殊情况或双方当事人已通过其他形式充分表达己方观点,并且书面同意不开庭审理的情形。

在符合缺席判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缺席判决。

若不具备上述条件或书面同意不开庭审理,则无需进行开庭审理。

以上是关于终审执行后原告二次起诉能立案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