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取保保证人承担什么责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取保保证人承担什么责任

取保保证人需承担多方面责任。

一是监督责任。要监督被保证人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

二是报告责任。若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保证人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若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导致被保证人违反规定,将面临相应后果。司法机关可以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是因为保证人的过错,使被保证人逃避法律制裁,保证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总之,取保保证人责任重大,对于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二、取保候审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吗

取保候审担保人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

取保候审担保人的主要义务在于监督被取保候审人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若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担保人需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仅在一种特定情况下,担保人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如果担保人明知被取保候审人有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审判的行为,却故意不履行保证义务,导致司法机关无法对被取保候审人进行刑事追究,且给被害人等造成经济损失,那么担保人要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总体而言,正常履行担保职责,无故意过错的情况下,取保候审担保人无需承担民事责任。

三、解除取保担保人还要去吗

解除取保候审时,担保人通常是需要前往相关司法机关的。

一方面,司法机关需要通过担保人了解被取保人的情况,确认被取保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遵守规定。若被取保人遵守各项规定,司法机关解除取保候审时,会向担保人及被取保人说明相关情况,办理后续手续,担保人到场有助于手续的顺利完成。

另一方面,从责任承担角度,担保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承担一定责任,解除取保时到场,能明确自身责任是否终结,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当然,不同地区司法实践可能存在差异。有些情况下,若司法机关通过其他有效方式能够确认相关情况,也可能允许担保人以非现场方式配合完成解除取保手续。但为稳妥起见,建议担保人提前与执行取保候审的司法机关沟通,按要求配合办理相关解除手续。

以上是关于取保保证人承担什么责任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中天法律咨询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