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土地互换后发生了纠纷还可以要回土地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土地互换后发生了纠纷还可以要回土地吗

土地互换后发生纠纷,能否要回土地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互换双方签订了合法有效的书面合同,且合同未约定可要回土地的情形,一方无正当理由要求要回土地,通常得不到法律支持。因为合法合同对双方具有约束力,随意反悔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如果互换未签订书面合同,只是口头约定,且未向发包方备案,情况会相对复杂。若能证明互换是短期的临时安排,而非永久性互换,那么要求要回土地有一定可能性。

另外,若在互换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互换行为,撤销后可要回土地。还有,若互换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互换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此时土地也可要回。

总之,土地互换后能否要回土地,要结合合同约定、是否存在可撤销或无效情形等综合判断。发生纠纷时,建议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土地使用性质划拨和出让有什么区别

土地使用性质划拨和出让主要有以下区别:

1.性质方面:划拨土地是国家无偿将土地交给单位或个人使用;出让土地则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在一定年限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使用者,使用者支付出让金。

2.取得方式:划拨土地主要通过行政划拨,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一般是为了公共利益等特定目的;出让土地需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如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竞价方式。

3.使用期限:划拨土地没有使用期限限制;出让土地有明确的使用期限,居住用地最高70年,工业用地最高50年等。

4.转让条件:划拨土地转让需经政府批准,且要补交土地出让金;出让土地在符合出让合同约定条件下,可自由转让。

5.费用:划拨土地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但可能有拆迁补偿等费用;出让土地需一次性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费用较高。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土地使用者在获取和使用土地时,选择合适的方式,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划拨土地土地出让金按照什么标准收

划拨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因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

如果是有实际成交价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按成交价不低于40%的标准计算出让金;若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则依照全部地价40%计算。

发生转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时,按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40%计算。

通过以上方式计算的土地出让金数额,如果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有异议,可由受让人委托有资质的土地估价机构进行评估,按评估价的40%计算土地出让金。

对于划拨土地使用权成本价格占土地价格的最高比例不得高于60%,在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计算出让金时,必须将成本价格换算成市场土地价格,再按不低于40%的标准计算土地出让金。

此外,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能会在国家规定基础上,制定更为具体的收取标准和办法。因此,在具体涉及划拨土地出让金收取时,要以当地政策和规定为准。

以上是关于土地互换后发生了纠纷还可以要回土地吗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