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撤销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撤销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撤销债权转让主要受《民法典》相关规定约束。

债权转让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债权转让时,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一旦通知到达债务人,债权转让即对债务人产生效力,此时若债权人要撤销转让,需获得受让人的同意。

若存在可撤销情形,如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债权转让中,若存在上述可撤销情形,相关当事人可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来撤销债权转让。不过,行使撤销权需在法律规定的除斥期间内进行。

二、债权转让后是否还有追索权限呢

债权转让后,原债权人通常不再拥有对该债权的追索权,但存在特殊情况。

一般情况下,债权转让生效后,原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基于该债权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受让方成为新的债权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原债权人不能再向债务人主张该债权。比如甲将对乙的债权转让给丙,转让完成后,甲不能再向乙要求还款。

不过,若在债权转让协议中有特别约定,原债权人可能保留一定追索权。例如,约定在受让方无法实现债权时,原债权人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行使追索权。此外,若债权转让存在法定可撤销情形,如欺诈、胁迫等,原债权人在撤销转让后可恢复追索权。

同时,原债权人对债权的瑕疵负有担保责任。若转让的债权存在权利瑕疵,导致受让方无法完全实现债权,受让方有权向原债权人进行追偿。

三、债权转让什么时候对债务人生效

债权转让自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对债务人生效。

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意味着,即便债权人和受让人之间已经达成有效的债权转让协议,但如果未将转让事宜告知债务人,债务人仍可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且履行行为有效。

通知的主体一般为债权人,但受让人在证明债权转让事实并通知债务人的情况下,也可产生通知效力。通知的方式可以多样,如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等,但为避免纠纷,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并保留相关证据。

此外,债权转让的通知一旦到达债务人,非经受让人同意,债权人不能撤销该通知。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其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以上是关于撤销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中天法律咨询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