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借钱不还是诈骗还是诈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借钱不还是诈骗还是诈骗
借钱不还一般不能直接认定为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借钱不还多属于民事纠纷。
区分二者关键在于考察借款人借钱时的主观意图。若借款人在借款时就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比如编造虚假借款用途、提供虚假身份信息等,且借款后挥霍资金、隐匿行踪,逃避还款义务,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则可能构成诈骗。例如,甲编造投资项目向乙借钱,拿到钱后用于赌博并输光,还消失不见,这种情况就可能涉嫌诈骗。
但如果借款人只是因客观原因,如经营失败、突发重大疾病等导致暂时无力偿还借款,且有还款意愿,积极与出借人沟通协商,就不能认定为诈骗,而应按照民事借贷纠纷处理。出借人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追讨欠款。
二、借款式诈骗数额如何认定
借款式诈骗数额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一是实际交付金额。应以出借人实际交付给借款人的款项数额作为认定基础。比如,通过银行转账、现金交付等方式,实际到账或交予借款人手中的金额,就是初始的认定数额。若在交付时预先扣除了利息等费用,应以扣除后的实际金额为准。
二是扣除合法债务与利息。若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存在其他合法债务关系,且借款中有部分用于偿还该合法债务,这部分应从诈骗数额中扣除。同时,合理的利息部分也不应计入诈骗数额。
三是累计计算原则。若存在多次借款诈骗行为,应将每次诈骗的数额累计相加。但对于后续以新借款偿还旧借款的情况,应准确区分,避免重复计算。
四是结合主观故意。要判断借款人在借款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若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从一开始就打算骗取借款不还,其借款数额应全部认定为诈骗数额;若部分借款有正常使用和还款意愿,仅部分款项存在诈骗情形,则只认定该部分为诈骗数额。
三、借款诈骗犯罪吗怎么判刑
借款诈骗可能构成犯罪,通常涉及的罪名是诈骗罪。判断借款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若构成诈骗罪,判刑依据诈骗数额及犯罪情节而定。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各地区对于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标准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量刑还会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人的认罪态度、是否退赃退赔、有无自首立功等情节。因此,具体判刑需结合实际案件情况确定。
以上是关于借钱不还是诈骗还是诈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