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事故中的疏忽大意如何去判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事故中的疏忽大意如何去判定
判定医疗事故中的疏忽大意,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审查医护人员是否有预见义务。这源于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例如手术前需进行全面检查,这是法定义务,若医护人员未遵循,就可能存在疏忽。
第二,考量医护人员是否有预见能力。应结合其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岗位要求来判断。比如,在急诊科工作多年的医生,对常见急症的判断和处理应具备相应能力,若因未能预见本应预见的病情发展,导致不良后果,可能构成疏忽大意。
第三,查看是否存在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若其行为偏离了合理标准,如在用药时未仔细核对剂量、用错药物等,可认定违反了注意义务。
第四,确定疏忽大意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患者的损害后果是由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行为直接导致的。若损害是由其他不可预见或不可避免的因素引起,就不能认定为疏忽大意导致的医疗事故。
二、医疗事故无证据能起诉吗怎么处理
医疗事故无证据也能起诉。我国法律规定,起诉只需满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被告、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这些条件。所以即使没有证据,只要符合上述条件,法院就会受理。
不过,没有证据可能会面临败诉风险。因此起诉前,患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收集证据:一是及时复印和封存病历,病历是医疗事故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封存病历要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二是收集与医疗事故相关的其他证据,如就诊资料、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三是若有目击证人,可让证人出具证言。
进入诉讼程序后,患者要积极举证,完成初步举证责任,证明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以及受损害的事实。医疗机构则需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若患者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可申请法院调查收集。
三、医疗纠纷住院医师要承担多少责任
医疗纠纷中住院医师的责任承担比例需依据具体情况判定。
若住院医师在医疗行为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患者损害,可能需承担较大责任。例如,违反诊疗规范、未履行告知义务、擅离职守等。若经鉴定,损害结果主要由其不当行为造成,可能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
要是住院医师仅存在一般过失,而损害结果是多因一果导致,如病情复杂、医疗条件有限,或上级医师指示有误等,其承担责任比例会相对较小。
此外,医疗纠纷责任承担还与医院管理有关。若医院管理存在漏洞,如设备维护不当、人员配置不足等,也会影响住院医师责任划分。
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先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明确责任。最终赔偿责任,医院可能先对外承担,再根据内部规定向有过错的住院医师追偿。所以,住院医师具体承担责任比例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中的疏忽大意如何去判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