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怎么打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怎么打开
开启医疗事故鉴定程序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会移交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二是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若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事人申请鉴定时,需准备相关材料,如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提出申请后,医学会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受理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知缴纳鉴定费用。之后,医学会会抽取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通过调查、分析等程序,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
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是否有效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是有效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由原卫生部制定并公布施行,具有重要作用和法律效力。
该标准明确了医疗事故的分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系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在实际应用中,此标准为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判定依据。它有助于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确定赔偿等工作。同时,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而言,能让其清楚不同医疗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等级和后果,促使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对于患者及其家属,也便于理解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自身权益。所以,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效的。
三、医疗事故的医生会怎么处理
发生医疗事故后,对涉事医生的处理需依据事故的具体情形和严重程度。
若医疗事故情节较轻,未构成犯罪,卫生行政部门可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此外,医院内部一般也会有相应处罚,如扣除绩效奖金、进行内部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
若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同时,医生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依照与医生的约定,要求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医生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医生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应积极配合调查,主动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后续处理结果。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怎么打开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