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后对方不履行咋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后对方不履行咋办
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后对方不履行,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申请强制执行。在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权利人应及时向作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附上生效判决书等相关材料。法院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展开调查,如查询其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
第二,查询财产线索。申请人有义务积极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提供给法院。可以留意被执行人的工作收入情况、日常消费状况,是否有隐匿、转移财产的行为等。
第三,限制被执行人行为。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如限制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其不履行义务信息,限制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迫使其履行义务。
第四,若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向法院反映情况,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促使其履行民事赔偿义务。
二、刑事附带民事第二次开庭需要多长时间
刑事附带民事第二次开庭时长并无固定标准,会受多种因素影响。
案件复杂程度是关键因素之一。若案件涉及大量证据需质证、证人众多且证言存在争议,或者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各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围绕争议焦点展开激烈辩论,那么庭审持续时间必然较长,可能数小时甚至一整天。
而若案件相对简单,比如争议焦点明确,仅对部分补充证据进行质证,或者各方对事实和法律适用分歧不大,庭审进程会较快,可能几十分钟就能结束。
另外,当事人及代理人的准备情况和庭审表现也会影响时间。如果准备充分、陈述简洁明了,庭审能高效推进;若准备不足,频繁出现需要补充说明或申请延期举证等情况,就会延长开庭时间。总之,第二次开庭时间要依据具体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短则几十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更久。
三、残疾人的刑事按子残联会园助吗
残疾人涉及刑事案件,残联可能提供一定帮助,但并非必然。
残联的主要职责在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等。在刑事案件中,若残疾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残联可能基于人道主义和其工作范畴,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支持。比如,提供法律知识咨询,协助联系专业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帮助残疾人了解案件处理流程及自身权利义务。
不过,残联的援助并非全面包揽。法律层面上,刑事诉讼遵循法定程序,会保障被告人获得辩护等权利。若残疾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可通过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律师。此外,若残疾人在案件中是受害者,残联或许也会关注案件进展,协调相关部门保障其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合理权益。但最终是否提供援助、提供何种援助,由残联根据具体情况判定和实施。
以上是关于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后对方不履行咋办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